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,实现国共合作,同时必须在政治上、思想上、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。
解放战争期间,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传奇故事,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可谓是家喻户晓,他的英雄事迹一经报道,鼓舞和激励了当代无数中国人,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而奋不顾身。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发生我国在云南边境线上的“对越自卫反击战”中,也曾诞生过这样一位爆破英雄,他就是泗阳籍战士—陶其扬。
在连队里,陶其扬工作积极主动,吃苦耐劳,勇挑重担,工作起来有股坚韧不拔的决心与毅力。一次,陶其扬随部队参加生产劳动,到稻田地里拔草,一根铁钉戳入他的脚心,钻心地疼,额头的汗水直往外渗,他没有惊动战友,自己悄悄地拔出钉子,强忍剧痛一直坚持到劳动结束。

1979年2月,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,陶其扬闻讯主动报名参战,并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和决心书。陶其扬在临上前线时的战友告别会上,表示:“为了党和国家尊严、人民的安全,愿献出我的一切!”
陶其扬被编入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四团特务连, 21日部队到达昆明,第二天需投入战斗,当晚陶其扬心潮起伏,久久不能平静。此时,他想到祖国的尊严,人民的安宁,也想到了年迈的父母,子夜时分仍不能入睡,他索性起身提笔给家中四哥写遗书。
信中说:“人总是会死的,假如我能为保卫国家安全,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而不幸献出生命,自己都会感到无上荣幸…...当兵就要准备打仗,打仗就意味着有牺牲,如果我们不能把前辈们打下来的江山保卫好、守护好,怎能对得起成千成万的先烈呢?没有人来保卫国家,那还谈什么自己温暖的小家?国家缺乏安宁,人民就要遭殃……”他那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家乡的纯朴真情豁然跃然纸上。


陶其扬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部队奉命攻打被敌人占据的十八号高地。十八号高地夹在两山之间,树木茂密,杂草丛生,终日山雾缭绕,极不利于排雷和侦察敌情。特务连每次执行任务,陶其扬总是走在前头,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,细致地排除前进道路上的每一枚藏雷并摸清地形,为部队后续进攻扫清障碍。

陶其扬在自卫反击战中,作战英勇,光荣献身,年仅23岁。后来据他的战友回忆,陶其扬参加战斗仅一个多星期,因业绩突出,受到连队两次嘉奖。陶其扬牺牲后,上级党委根据他在战斗中的表现,追认他为烈士并追记三等功。陶其扬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,父老乡亲悲痛欲绝,一致称赞他是党的好儿子,部队的好战士,泗阳人民的小骄子。
完
来源丨泗阳政务